意识流小说考点突破-凯发k8国际
2024-06-14
|
12页
|
74人阅读
|
3人下载
教辅
2025高考一轮复习:03意识流小说考点突破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知识构建】一、概念“意识流”是一种创作手法,是由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意识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流的比喻来描述意识是最自然不过的,因而提出意识流一词。意识流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 特点1.意识流小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秩序。小说中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例如:其实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受到我们自身的情欲的歪曲。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因此,要紧的不是生活在这些幻觉之中并且为这些幻觉而生活,而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寻找失去的乐园,那唯一真实的乐园。——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2.意识流小说通过大量象征创造独特意义。例如:不过,墙上的斑点不是个小洞,它大概是个深黑色的圆形物。比如说是一片在夏天保存下来的玫瑰花瓣的杰作,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警惕的管家——看看壁炉上的尘土,那就是证据。传言特洛伊城就是被这样的尘土给结结实实地埋了三层,只有一些罐子的碎片无法被它们毁灭,这一点完全令人信服。——伍尔夫《墙上的斑点》3.意识流小说不按正常语言规则来叙述故事。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同时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分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例如:人可以一辈子孤身一人生活。真的,这是可能的。甚至可以给自己挖墓,可是死后不能不靠别人盖土。人人如此。只有人才埋葬。不对,还有蚂蚁。这是人人都首先注意的事。死人要埋葬。比方说,鲁滨孙・克鲁索是符合现实的吧,可也得星期五来埋他。要说呢,其实每个星期五不是都埋葬一个星期四吗?——乔伊斯《尤利西斯》三、代表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性作品”,20世纪现代派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思考,语言晦涩难懂。维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伍尔芙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伍尔夫的代表作品是《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表现达罗卫夫人在家庭晚会上重见旧日恋人彼德,得知附近一患精神病的男子自杀后,二人意识的跳跃纷呈;《到灯塔去》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作者对超越了功名恩怨的彼岸世界的向往。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这对他文学禀赋早熟起了促进作用。他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他的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被认为是“革新了题材与写作技巧的新型小说”。小说以叙述者“我”追忆往事为主线,插入了“我”的所见所闻。以人物主观感受代替传统小说中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主导地位。【典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17分)前天汪曾祺前天,哦,我差一点送了命。我很难计算这么一句话里的感情。我请你不把它看得太佻达,也不弄得太感伤,我意思本不如此。如果我说“差一点就死,或“差点儿就送了命”,而且语气上更有点……那就不同了。晚上,十点钟,天很黑,和一个人从城裏坐马车回来。马老了,又跑了一整天,累了。车身太高,重心不稳,车夫吆喝,挥鞭,甚至说话看人都不大在行。“黄土坡!黄土坡。”他把惊叹号用错了!语气加在第一句话上。他走路时脚跟离地不多,拖裏沓拉的。我断定他赶车时一定老在车下跑,不惯坐在“车夫座”上(后来证明我的观察极正确)。他不会扣点钱喝酒。或来两把“八点,十三!”。他一定跟我一样,数票子数得也很慢。我对这个绝无近代生活中紧张气味的马车夫很有兴趣(倒不是说马车本身是个过去的东西,昆明一般的马车夫都在农民的淳朴笨拙上盖上一层工人式的狡猾与机警,正充分象征这个暴发的都市)。高高地坐在前面,从城里的热风中回到乡下,回到清静,在星星底下,回去,①睡眠等着我的疲倦。说不定我在床上还可以看一封信,……我有时严肃,有时轻扬,想及许多事情,在马蹄郭得郭得声中,在柏油路上。路边杨树白天的浓阴,在星光下唤起一分沁人甘凉。路极熟,快了,通过铁道。我知道那个小宝塔立在右边小山上,为无边的夜色所淹没。过铁道了,车子跳一跳。跳出来我的微笑。带我向“过去”那条路走。我想起前年,是冬天,有一个时候,差不多每天早晨,和一个人沿着铁道走,向左,走得相当远。每次心里都觉得就这么走下去,多好。走下去,走到哪里去呢?仿佛看到一幅画,远远的,两个人,那么一直走,一定还轻轻说点甚么,因为远了,听不见。也用不着听。这些话若从那里提出来必会失去颜色,那么娇嫩,摘不得。一直走下去,越走越远,走到哪里去呢?想到那就是我,是她,于是笑了,我今天的笑就还有那种笑的记忆。但是,每次都相视一笑就回来了。而且都在差不多地方(给那里立个界碑吧)。回来时,照例在小车站上看看等火车的人。他们等车,我们等什么,照例这些人天天改变,又总是如此就从未有印象留下。我常在站旁摊子上买一包烟。“为什么到那边买来,这不是有一个。”“……怎么没看见?明天买这个的。”“这个塔怎么上不去? ”这怎么回答?好像也无须回答。第一次经過塔时告诉她是个实心的。知道她不滿意,塔能上去多好。一同凭塔窗眺望远景,②青天,白云,一只乌,翅膀尖燕了点天上明藍。说到塔,是定得从公路右边,从我马车右边绕回去了。都在差不多时候。有一天,我们看见一饼圆圆的冰,冰里开了一枝菜花,开得很好,黄黄的,楚楚可怜。结了冰,(昆明)难得的。“这无疑是曾经养在一个洋铁罐子里的。也许一时要用那个罐子,便倒在这里了。主人当是个洋车夫,或是打更的……”试捡起那块冰,拈在手里一会儿,走了一段,又好好放在路旁,事前事后都用眼晴征询她,她不说什么,只看着我,心里似乎这么想:“他捡起这块冰,他放下。”她似乎总是用这种眼光看我做一切事情。我如果发出一声惊人的大叫,她一定也还是如此。我带了这块冰走了一段,又好好地放在路边。那天霜很大,太阳可极好,也没有什么风。空气清新扑面,如早晨刚打开窗子。远近林树安静而清洁。她穿一件浅灰色大衣。……她的手非常非常软和,双手插在大衣袋里。我想我的手也应当插进去。应当的事办不到,自然是不出奇的。我不戴手套。忽然,全车人大叫起来。惊散了我所含的笑。等我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事情已经过去。一辆既瞎且疯的大卡车,控在我们马车上了!车不开灯,行驶极快,又不靠左边走,司机像是个广东人,二十来岁。幸而车上人在撞到之前即大叫,那个司机急急转过驾驶盘,我们的外行车夫也出于本能急急向左一闪,全车人差点没给掀出来。结果碰在马车轮子上,汽车一溜烟不见了。③像一个顽皮孩子扔石头砸了人脑袋,不敢看看究竟如何,头也不回,马上跑了。马车夫用外乡口音,不大得体的方式咕咕噜噜骂了几句,用意倒像是给自己听得,末了吼一声:“走!”糊里糊涂老马又上了路,得郭,得郭,……“看一看,哪里坏了,能走么? ”“这不是走了,……”说话的人忽然也怀疑起来,车会不会一下子散了。轮轴转珠圈裂了,嘎嘎作响,单调而有节拍。车身更加摇晃。老马喘气声音更重浊。车夫简直不敢坐上来了,只在底下拢住缵辔拖。车上人忽然感到彼此间一种同船共渡的亲近。但是谁也没交谈。④也许每个人都各自嚼着一串故事,呼吸声音,了了可闻。“算了,就慢点吧,莫打它了。”“靠左边点,又有汽车来了。”忽然有一个人叫:“停了,不坐了,给你钱。”他给了点够到站的钱,大家看着他,不知为什么。下来一段路,我跟同伴说,“最多一秒钟,相差。”过一会,“如果把腿搁在(车厢)外边, ”他说:“胳臂也差不多。”为幸运的偶然,我们笑得非常尽兴。笑得简直有点儿疯。“昆明菜花冬天也开。冰结住了,冰在哪里? ”好像没有谁听见我的话。(摘编自汪曾祺《汪曾祺小说全编》)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车夫的观察十分细致,通过他走路的姿势推断出他赶车时老在车下跑,连他说话语气的轻重“我”都能听出来。b.“我”坐车时回忆起前年冬天和她沿铁道行走的事,只希望能和她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这温暖的记忆使“我”笑了起来。c.“我”的遐想被车上人的尖叫打断,“我”才知刚刚幸免于难,后来有人因恐惧而提前下车,“我”和同伴也感到后怕不已。d.“我”和同伴从城里坐马车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老马疲惫、车身太高,这些因素都为后面发生的车祸埋下了隐患。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睡眠”等待“疲倦”委婉地表达“我”的辛苦劳累。b.句子②通过青天、白云、鸟等意象组合,营造了“我”想象中远眺所见的明媚之景。c.句子③将汽车比作顽皮孩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车祸后汽车一溜烟跑掉的状态。d.句子④通过众人清晰可闻的呼吸声音,来反衬马车内的寂静,突出众人的沉默。3.小说以“前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4.意识流小说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本篇小说即是如此。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16分)归去来韩少功很多人说过,他们有时第一次到了某个地方,却觉得那地方很眼熟,奇怪之余不知道是何原因。现在,我也得到这种体会。互相紧紧地挤靠在一起的民居房屋,厚实的石墙,开得又高又小的窗户……这一切居然越看越眼熟。见鬼,我到底来过这里没有呢?让我来测试一下吧∶在油榨房边往左一折,也许可以看见一棵老树,银杏或者是樟树,已经被雷电劈死。片刻之后,预测竟然被证实!凉气突然从我的脚跟上升,直冲我的后脑。我一定没有来过这里,绝不可能。我脑子还管用。那么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在电影里看过?听朋友们说过?或是曾在梦中相遇……我慌慌地回忆着。更奇怪的是,山民们似乎都认识我。刚才我扎起裤脚探着石头过溪水时,一个汉子见我脚下溜溜滑滑,就从路边瓜地里拔出一根树枝,远远地丢给我,莫名其妙地露出一口黄牙,笑了笑。“来了?怕有上十年了吧?”“到屋里去坐吧,三贵在门前犁秧田。”他的屋在哪里?三贵又是谁?我糊涂了。我走上一个坡,几个女人在地坪中翻打豆荚。一位大嫂看到了我∶“这不是马……”“马眼镜。”另一个提醒她。觉得这个名字好笑,她们都笑了。我很快察觉到,她们都把我错当成“马眼镜”。也许那家伙同我长得很像,也躲在眼镜片后面看人。他是什么人?我需要去设想和伪装他吗?从女人们的笑脸来看,我今天的吃和住是不成问题了,谢天谢地。当一个什么姓马的也不坏。回答关于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让女人们惊讶或惋惜一阵,不费多少气力。大嫂把我引进家里,端上油茶。“马知青①呵,我家公公他老是挂牵你,说你仁义,有天良。你给他的那件袄子,他穿了好几个冬天。他故了,我就把它改了条棉裤,满崽又穿……”屋里又进来一个乡亲。“马同志呵,哎哟哟,呵呀呀……何时来的?”我想说我根本不姓马,姓黄,叫黄治先,也不是来寻访故地的,只是进山来随便问问山货,做点生意。“还识得吾吧?吾叫艾八,一起种过田的,还同你去赶过肉的,记不记得?那次吾要安山神,你说是迷信,不让我敬香和念诀。结果还不是?野猪毛都没打到一根……”艾八搬出一个葫芦,向我大碗大碗敬酒,“你当夜校民师那阵发的书,吾还存着哩……对了,那个阳矮子究竟是不是你杀的?”阳矮子?我头盖骨乍地一紧,口腔也僵硬,连连摇头。我压根儿不姓马,也没见过什么阳矮子?“这就怪了,”见我否认,他似乎有点怀疑,又不无遗憾,“都说是你杀的。那家伙是条两头蛇,该杀”我现在相信,我确实没有来过这里。晚饭做得很隆重。牛肉和猪肉都大模大样,神气十足。席间我继续充当马眼镜,应邀唱了几首歌,谈了些城里的故事,生意之事当然也在偷偷进行。我谈到了香米,他们根本不肯出价钱,简直是要白送。至于药材,今年药材好是好,但国家药材站统一收购,我果然没法插手。突然,一位老人进屋来,说他以前托我买过染布的颜料,欠了我两块多钱,现在是特意来还钱的,还请我明天去他家吃饭。饭后,山民们说什么也要我洗个澡。我怀疑这是不是当地的风俗,得装得很懂,很配合。在盛满热水的木桶里洗着洗着,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这具身体很陌生,与我没有关系。他是谁?或者说我是谁?我蠢头蠢脑地也许想得太多了。……巨大的月亮冒出来,寨子里的狗好像很吃惊,信信地叫唤。我踏着树影筛下的月光,踏着水藻浮萍似的圈圈点点,向村口的溪边走去。此情此景,使我猜测溪边应该坐着一个人。溪边老树下果然有人影。“是小马哥?”“是我!”我居然应答得并不慌张,“你……是谁?”“四妹子。”她突然沉默了,望着溪那边的水榨房,声音有些异样,“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呢?为什么不忘记这个地方呢?吾姐好恨你……”我紧张地回望村里的灯光,有点想逃之天夭。“对不起,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也一直说不清楚……”“你傻呵?你疯呵?那天你为哪样要往她背篓里放苞谷呢?女儿家的背篓,能随便放东西么?她给了你一根头发,你也不晓得?你教她扎针……你还教她读书?你们城里人,是没情义的!”“你不要这样说。我……我不懂,不懂这里的规矩;我只是……想要她帮忙,让她背些苞谷。”“就是,就是!”她跺着脚,哭得更伤心了,“你要是早说一句话,事情也不会这样。吾姐已变成了一只鸟,天天在这里叫你。你听见没有?”月光下,我看见她的背脊在起伏,落下来的头发在抖动。树上确实有只鸟在叫唤∶“行不得也哥哥②,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孤零零地射入高空,又忽悠悠飘入群山,坠入树林。我走了,我几乎像是潜逃,没给村里任何人告别。整个村寨莫名其妙地使我窒息,使我惊乱,使我似梦似醒,我必须逃走,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山头上,我回头看了看,又见村口那棵死于雷电的老树,伸展的枯枝,像痉挛的手指,要在空中抓住什么。毫无疑问,手的主人在多年前倒下,变成了山脉,但它还在挣扎,永远地举起一只手。进了县城的旅社,我做了个梦,梦见我还在皱巴巴的山路上走着。不知为什么,这条路总是在延伸,似乎总也走不到头。我看看手腕上的日历表,已经走了一小时,一天,两天,三天……可脚下还是黄土路,长得令人绝望。我惊醒过来,最后向朋友挂了个长途电话。我本想问问他在牌桌上的战绩,一出口却成了帮四妹子打听卫生学校招生的事。朋友在电话里称我“黄治先”,我愕然,脑子里空空荡荡。是的,我眼下在县城一家小旅社里。过道里有一盏蚊虫扑绕的昏灯,有一排临时加床和疲倦的旅客们。就在我话筒之下,还有个呼呼打鼾的胖大脑袋。可是——这世界上还有个叫黄治先的人? 而这个黄治先就是我?我累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妈妈!(原载于1985年6月的《上海文学》,有删改)[注]①知青∶知识青年的简称。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批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到农村或农垦兵团去劳动和生活。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股从脚跟上升而后直冲后脑的凉气,源自“我”初到某地感到毫无新意的庸常和乏味。b.虽然“我”自报姓名,但是山民们却只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始终把“我”当成马眼镜。c.原本只是来问山货、做生意的“我”,在名、利、色等诱惑之下,欺骗山民后仓皇逃离。d.四妹子指责“我”,是因为她也以为“我”是马眼镜,且认为姐姐的悲剧与“我”有关。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开篇,写"我"来到似曾相识的山村后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既营造了神秘氛围,又吊足了读者胃口。b.小说主要通过不同山民的语言描写,复原了马眼镜在山村里种田打猎、铲除恶人、举办夜校、教民扎针等生活片段,刻画出马眼镜善良、热情、有正义感的知青形象。c.小说采用较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围绕中心事件,依照时间顺序,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并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d.小说构思巧妙,设置了今昔交织的两个时空∶长得像马眼镜的“我”如今来到山村,感受细腻而真实;长得像“我”的马眼镜曾经来到山村,往事立体而丰富。7.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8.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方面的艺术特色。(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16分)梅雨之夕施蛰存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我喜欢在滴沥的雨声中撑着伞回去,尤其是这样的傍晚。街灯初上,沿着人行路用暂时安逸的心境去看看都市的雨景,不失为一种自己的娱乐。濛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雨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像在半空中了。 一辆电车停在眼前,下来一位姑娘,很美丽。她手里没有雨伞,好像是在雨停之后上电车的,而不幸在到目的地的时候却下着这样的大雨。她缩着瘦削的但并不露骨的双肩,窘迫地走上人行路,并向路的两边看了看,我晓得她是急于要招呼一辆人力车。但大路上清寂地没有一辆车子,而雨还尽量地落下来。她旋即躲避到一家木器店的屋檐下,露着烦恼的眼色。 面前有着一个美的对象,而她又处在一重困难之中,孤寂地只身呆望着这永远垂下来的梅雨。只为这缘故,我不自觉地移动脚步站在她旁边。 虽然在屋檐下,但每一阵风会把凉凉的雨丝吹向我们。我有着伞,我可以如中古时期骁勇的武士似地把伞当作盾牌,挡住扑面袭来的雨箭,但这个少女身上却间歇地被淋得很湿了。 人力车始终没有踪迹,天色真的晚了。少女的长眉已颦蹙得更紧,她的忧闷的眼光正与我的互相交换,在她眼里,我感受到了异样:为什么你老是站在这里不走呢?为什么你的眼睛这样锐利地看着我?是不是没怀着好意? 我有着伞呢,而且大得足够容两个人。我可以用我的伞给她障住雨,我可以陪伴她走一段路去找人力车,我可以送她到她的家。我应当表明我的好意吗?好意,她不会有什么别的疑虑吗?雨是会停的,即使雨不马上停止,人力车是大约总能够来一辆的。我是应当走了么?应当走了。可为什么不? 这样地又十分钟过去了。她又在惊异地看着我。你有伞,但你不走,你愿意分一半伞遮蔽我,但还在等待什么更适当的时候呢?她的眼光在对我这样说。 我突然脸红了,我将用何种理由来搪塞我的脸红呢?没有!但随即有一种男子的勇气升上来,我移近了这少女,将我的伞分一半遮蔽她。 “小姐,车子恐怕一时不会有,假如不妨碍,让我来送一送罢。”说话的时候,我竭力做得神色泰然,而她一定看出了这勉强的安静的态度后面藏匿着我的血脉的急流。 “谢谢你。”她凝视着我,半微笑着迸出柔软的苏州音。 转进下一个街道,在响着雨声的伞下,我开始诧异我的奇遇。她是谁,和我同走,并且让我用伞遮蔽着她?除了我的妻子之外,几年来我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向后面斜看,店铺里有许多人歇下了工作对我,或是我们,看着。隔着雨帘,我看得见他们的可疑的脸色。我心里吃惊了,这里有我认识的人吗?或是可有认识她的人吗?我将伞沉下了些,让它遮蔽到我们的眉额。这样的举动,她似乎很中意。 我侧眼看她,我发现,她很像一个人,一个我认识的女子,差不多的身材,差不多的面容……啊,是了,我的初恋,她不是很像她吗?但她何以这样地像她呢?难道就是她自己么?是她!不知她认出了我没有?我该问问她了。 “小姐是苏州人么?” “是的。” 确是她!她一定已忘记我了。但她知道我已结婚了吗?要是不知道,我应当告诉她吗?我将怎么措辞呢? 我们走在什么地方了?她恐怕快要到了,我应当不失了这个机会,我要晓得她更多一些。 “小姐贵姓?” “刘。” 刘吗?一定是假的。她已经认出了我,她一定都知道了关于我的事,她哄我了。她不愿意再认识我了。这些思想的独白,很迅速地翻舞过我心里。雨到这时已小下来,人力车也恍惚看见了几辆。她为什么不雇车呢?她会不会因为心里已认识了我,不敢相认,故意延滞着和我同走么? 一阵微风,将她的衣缘吹起,飘漾在身后,她扭过脸去避对面吹来的风,闭着眼睛,有些娇媚。这是很有诗兴的姿态,我记起铃木春信的一帧题名叫《夜雨宫诣美人图》的画,但铃木所画的美人并不和她有一些相像,倒是我妻的嘴唇却与画里的少女有些仿佛的。我再试一试看她,奇怪啊,现在我觉得她并不是我适才误会的女伴了,她是另外一个不相干的女子。我忽然觉得很舒适,也才觉得天已完全夜了,而伞上已听不到些微的雨声。 “谢谢你,不必送了,雨已停了。” 我蓦然惊觉,收拢了手中的伞。一缕街灯的光射上了她的脸,显着橙子的颜色。 “不要紧,假使没有妨碍,让我送到了罢。” “我一个人可以了,很晚了,真对不起呢。” 看来是不愿我送的了。但假如还是下着大雨会怎样呢?我怨怼着,何以不再继续下半小时雨呢?但一瞬间,我从她的语气中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端庄,我觉得凛然。 “谢谢你,再会。”她跨前一步走了,没有再回转头来。 我呆立在路中,看着她的后影,直到一个人力车夫来向我兜揽生意。 车上的我,好像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我几次想把手中的伞张起来,可没有雨,完全地晴了,而天空中也稀疏地有了几颗星。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中姑娘三次看“我”,体现姑娘对“我”从警惕到惊疑再到感激的心理变化过程。 b.“我”突然脸红,因为“我”在美丽的姑娘面前不够自信,也为没替姑娘遮雨而歉疚。 c.“我”沉下伞以遮蔽眉额的举动,既可消除自己内心的担忧,也能更好地为姑娘遮雨。 d.小说写“我”记起《夜雨宫诣美人图》,目的是赞美姑娘诗兴的姿态和自己妻子的美丽。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作者借助视觉和听觉等,将街头暮雨的情景描绘得富有画面感,创造了一个梅雨之夕的艺术意境。 b.小说对店铺里人们的描写,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我”的主观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我”敏感、不自在的心理状态。 c.小说中“我”一方面借幻想来实现对美的追求,一方面又用理智将自己唤回到现实,主观幻想和客观现实错综交叉。 d.小说结尾处写“我”几次想张伞的细节,是举重若轻的绝妙一笔,表明此时“我”的念想并未熄灭,内心无比伤感。 11.小说中写男主人公始终恪守道德、律令的底线,请举两例加以说明。(4 分) 12.有评论家认为:“小说既汲取了意识流小说发掘到人物内心潜意识层次的技巧,但又不同于意识流小说不注重时空和逻辑的非理性倾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16分)文本一:果园里伍尔夫 卞之琳译米兰达睡在果园里,躺在苹果树底下一张长椅上。她的书已经掉在草里,她的手指似乎还指着那句:“ce pays est vraiment un des coins du……”(法语。说到充满女孩子笑声的国家,这里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仿佛她就在那儿睡着了。她手指上的猫眼石发绿,发玫瑰红,又发枯黄,当阳光滤过苹果树照到它们的时候。于是,微风一吹,她的紫衣起涟漪,像一朵花依附在茎上;草点头;一只白瑚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她头上四尺高的空中挂着草果。突然发一阵清越的喧响,仿佛是一些破铜锣打得又猛,又乱,又野蛮。这不过是正在合诵来数表的学童,被教师喝住了,斥骂了一顿,又开始诵乘数表了。可是这个喧响经过来兰达头上四尺高的地方,穿过草果树枝间,撞到牧牛人的小孩子,他正在摘篱笆上的黑莓,在他该上学的时候,使他拇指在棘刺上刺破了。接着,有一声孤寂的号叫——悲哀,有人性,野蛮。老巴斯蕾,真的,是泥醉了。于是苹果树顶上的叶子,平得像小鱼抵住了蓝天,离地三十尺,发一声凄凉愁惨的音调。这是教堂里的风琴奏“古今赞美歌”的一曲。声音飘出来,被一群在什么地方飞得极快的鸫鸟切碎了。米兰达睡在三十尺之下。于是在苹果树和梨树顶上,离睡在果园里的米兰达三十尺高的地方,钟声得得,间歇的,迟钝的,教训的,因为教区里六个穷女人产后上教堂感思,教区长谢天。再上去一点,教堂塔顶上的金明(风向标兼装饰品),尖声一叫,从南转东了,风向转了。它嗡嗡地响在旁的一切之上,下临树林、草场、丘陵,离睡在果园里的米兰达多少英里。它刮向前去,无目,无脑,遇不着任何能阻挡它的东西,直到转动了一下,它又转向南了。多少英里之下,在一个像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米兰达直站起来,大声地嚷:“噢,我喝茶去怕太晚了!”[注]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锋,许多作品中贯穿着女性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文本二:初夏——夜读伍尔夫《果园里》任海青你知道在那里有个夏天在蜿蜒的路的那一端越来越深的绿彻夜鼓噪的虫鸣白蝴蝶,扑来扑去以及,神经质的含羞草的复叶雨水也将终日奔腾像那干燥的风灿灿的苹果在果园里。摇曳米兰达睡觉的长椅离树上的苹果四英尺从她手中滑落的书在草地上不,在你手上打开的相同的那一页一句法语收敛在琴匣里的光而现在,路标指向一条溪流你踩着夏天的边顺着伍尔夫的手指,游过优雅的疯癫的草木。潜入到苹果花碎了满地的果园13.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果园为中心展开叙述,描写果园里的自然环境和果园周围的社会环境。b.作者采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植物、动物的片段编织进主角的遐想里。c.“一只白蝴蝶就在她的脸上扑来扑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d.“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写出了米兰达在博大的宇宙间内心世界的渺小。14.关于文本二与文本一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海青敏锐地捕捉到“白蝴蝶”意象,与虫鸣、含羞草、雨水等营造了与散文一样的意境。b.诗中再现了散文中的米兰达躺在苹果树下睡觉书滑落于草地的场景,写出了她的惬意闲适。c.散文中老巴斯蕾孤寂的形象在诗歌中被刻意回避了,米兰达的内心世界变得单一失色。d.诗歌创作源自《果园里》,又在最后一小节如“路标”一般引领读者走进伍尔夫的散文。15.文本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角度也不相同,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16.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个小题。(6分)(1)赏析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2) 解读文本二中画波浪线诗句的含意。(3分)2025高考一轮复习:意识流小说解读答案1.c“‘我’和同伴也感到后怕不已”错误,原文“为幸运的偶然,我们笑得非常尽兴。笑得简直有点儿疯”表现出“我”和同伴在事后感到幸运、庆幸。2.a“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错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3.①“前天”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小说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背景。②“前天”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好奇前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叙述前天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前天”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前天“我”在马车上对过去时光的联想,以及前天“我”经历的车祸,这些涉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4.①本篇小说直接叙述了“我”的意识流动过程,将“我”在马车上所生发的一系列联想、想象连缀成篇,展现“我”丰富真实的内心世界。如“我”高高地坐在马车前面,由城中的热风想到乡下的清静,想到到家后“我在床上还可以看一封信”;又如“我”从马车经过铁道,想到前年冬天和她沿着铁道散步的经历。②“我”的思绪自由穿梭于过去和现在,意识不局限于马车上,还扩展到了马车外的世界,这使得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我”那时那刻的真实的心理活动,使小说呈现出一种立体交叉式的结构,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5.d a凉气源自初到某处竟越看越眼熟的惊讶和恐惧,b“我”曾打算但并未自报姓名,加之跟“马眼镜”长得实在太像了,故被误认,c进到山村后,“我”为了实际的利益,默认自己是马眼镜,有意无意地利用了村民对马眼镜的感情,但并没有什么名和色的诱惑。6.c小说的写法较为新颖,带有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的痕迹。7.①“我”的累,主要源自精神方面的困扰和压力;②“永远也走不出”则表明这种“累”对“我”影响之深刻和长久;③“巨大的我”在这里是指山民群体记忆中的“我”,与真实的“我”形成巨大反差,使“我”感到惊乱和窒息;④“妈妈”这声呼喊,既是“我”向生命母体的本能倾诉,更是对“文化母体”的自然回归,与小说标题遥相呼应。8.①在叙述的视角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通篇贯穿“我”的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②在叙述腔调上,以“讲述”为主,夹杂着叙述者的情感和判断。③在叙述的速度上,有简约的概括叙述,也有丰盈的详细描写,叙述张弛有度,快慢相间,使得小说引人入胜。9.a b没有体现“不够自信”;c体现不出“能更好地为姑娘遮雨”;d目的不是为了赞美自己妻子的美丽。 10.d“无比伤感”表达不当。11.示例一:在檐下避雨时,男主人公虽有伞却任由女子“被淋得很湿”,表明他心里有顾忌,有底线。 示例二:在同伞共步时,男主人公“向后面斜看”“ 将伞沉下”,表明他担心被人误会,有损名声。 示例三:在想到《夜雨宫诣美人图》时,男主人公想到了妻子,意识到了身边女子的“不相干”,觉得“很舒适”,表明他心里有爱人,有家庭观念。 示例四:在与女子分别时,男主人公“觉得凛然”,表明他心有敬畏,能从本能的欲望中解脱出来。 12.①小说以内心独白和自我分析的方式,体现意识的流动,直接写出主人公当时状态下的所感所思,富有意识流小说的特性;②小说没有根据意识的流程安排情节,而是按照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结构作品,所以又与一般意识流小说有所不同。 13.d“内心世界的渺小”错误,“针眼儿”一般大的地方用夸张手法表现活动空间小。14.c“老巴斯蕾孤寂的形象在诗歌中被刻意回避了”错误。文中没有刻意回避。15.①自然环境静谧闲适,社会环境喧嚣热闹。②自然环境侧重从色彩视觉的角度描写,社会环境侧重从听觉的角度描写。评分标准:每点2分。16.(1)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听觉化为视觉,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2)法语中所包含的美好,通过伍尔夫的作品呈现出来,使读者触摸到这些美好。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