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 2023-凯发k8国际
2024-06-16
|
150页
|
48人阅读
|
1人下载
普通
百年红楼寓百态 身处盛世说兴衰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1 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观看视频“整本书章回内容介绍”) 回目粗读,了解基本信息;全书通读,理清情节线索 1—5回:《红楼梦》框架 6—22回:钟鸣鼎食的贾府 64—98回:青春王国的消逝 宝黛爱情的结局 23—63回: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 99—120回:贾府的衰败 小说读法点拨 化整为零,逐个突破 主次分明,抓大放小 一块石头 两条主线 三重世界 四大主角 贾府的盛衰悲剧 宝黛的爱情悲剧 贾府及以外的现实世界 太虚幻境为代表的神话世界 大观园内的理想世界 “石头下凡”的神话故事 小说读法点拨 明确:小说设计了两条主线(脉络): 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一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的情节张弛有度,推进有序,读完整本书之后,你认为这这部小说的情节脉络是什么? 活动1 理清情节线索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活动2 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第一回———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第二回———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前五回是整本书之总纲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前五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有贯穿全书的作用。像是全书朦胧的缩影,人物形象总的蓝图,且每一回都负有一定的使命,对结构、主题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事背景(木石前盟) 贾府主要人物介绍 贾府布局、主要人物登场 薛家出场,交代社会背景 判词看人物命运 小结 读前五回,完成下面问题。 活动3 研读前5回 思考①:试阐明《红楼梦》前五回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前五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有绾冠全书的作用。这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提纲。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也由此展开。 第一回甄士隐的故事,写出了一个高洁的知识分子的一生,对全书起着象征作用。这个悲剧故事在不少人身上都有折射。甄英莲即“真应怜”,她的遭遇又为那些女儿们奠定了悲剧的基调。通过那块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写法独具匠心,如果取消这一回,一上来就令人物进入情节发展的轨道,如此千头万绪的人和事将如一团乱麻让读者坠入主次不分、前读后忘的困境。假使由作者介绍也不行,这张人物表必然会让读者读时索然乏味,读后一片模糊。如今以谈都中新闻入手,重点突出,要言不烦,而又能引人入胜。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读。 第三回写宝黛初会。黛玉进府时,详细介绍了从大门一直到室内的具体情况。借她会见贾府内眷的时机,介绍了贾母,邢、王两夫人,李纨,三春姐妹、王熙凤及宝玉。用墨如泼,如火如荼。 第五回无疑是全书的提纲,有诗有曲有画,预示着主要人物的生活道路。十二钗统统归入薄命司中,说明作者对女子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深思。并用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荣国府加以对照。通过“判词”“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 第四回在宝钗出场前先写葫芦僧判案,介绍“护官符”及薛家的财势及霸道,并写了英莲被拐后的生活及雨村的宦海沉浮,种种人情世态活现逼真,使《红楼梦》中所有人物的活动有了更为具体的典型环境。到这时,宝、黛、钗全部集齐,使故事得以顺利地发展下去。 小结 重要性 甄士隐家由盛及衰的过程也就预示着贾家由盛及衰的过程,揭示了红楼梦第一个层面,即封建家族的灭亡; 甄士隐注的《好了歌》是全文的主题,揭示了《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即世事由色到空,由好到了的悲剧意义 第二个悲剧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主要体现在后面宝黛爱情上。 小说整个的结构是”顽石——美玉——顽石”,所以开篇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尤其重要;第二个神话是报恩的神话,绛珠仙草即林黛玉,神瑛侍者即贾宝玉,这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明确:第一个神话:女娲炼石补天。 女娲炼石补天本意是对英雄、图腾、女性的崇拜。《红楼梦》在第一回中利用这个故事表达反英雄的意义。 弃世和被弃是中国文化人物的普遍命运。《红楼梦》利用这个故事的寓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顽石是一块根本无用的废物,因此被弃。这也是文人们的最终结局。但是,因为被弃,顽石也就保留了它的本真的性情,从本真性情的保留这一个层面来看,也是顽石弃了世。作品中的这块石头经了女娲之手,从而变得有灵性。《红楼梦》以前的小说只有暴力和道德,缺乏对人灵魂的呵护。《红楼梦》以石的灵性来呵护人的灵魂,从而颠覆了以往小说的思想。 ②女娲是创造女神,代表着生命的精神。这精神折射到警幻仙子身上,折射到大观园的女子身上,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结构。与这些女子相比,宁、荣二府里的男子们都是些无所作为的污浊之物。 ③用这个神话来赞美生命,赞美创造精神。从另一面看,这个神话也反衬出末世的悲剧性。 ④女娲补天,是因为天有漏洞,从这一点来看,神话也暗示了全书的故事发生在乱世。 思考:分析《红楼梦》前五回中的三个神话故事的寓意。 第二个神话: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 仙草生长在三生石畔,有神瑛侍者,每天用灵河的水浇灌仙草,仙草因此而丰茂。绛珠仙草因此发誓:若投胎为人,一定用一生的泪水来报答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不是曹雪芹的首创,在前人的文学作品中已有描述: 神木灵草,珠实离离。——张衡 炎帝小女瑶姬,未成婚而死,封在巫山,精魂化为绛珠仙草。——《别赋》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屈原 这个故事揭示了宝玉、黛玉爱情的灵性本质,木石前盟,源于神界,具有神界的高贵,不沾染人世的污浊。用眼泪来偿还前世的恩情,暗示着这场爱情的悲剧命运。 第三个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故事。 太虚幻境象征着一个平等自由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的浊世相对照。故事的“灵”,象征着“象征世界”;梦,象征着“理想境界”;情,象征着“现实世界”。这样的格局,揭示了大观园“情”的本性与最终的命运,预示了贾府“运数合终”、子孙无以继业、最终会走向衰颓的局势。故事中警幻仙子的“警情”与“传情”,揭示了作者的痛苦与内心矛盾。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好了歌》是全书的主题歌,分4段,分别指出世人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的痴心追求必将以落空而告终。作者以朴素的辨证法解剖了封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再现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图,在全书结构上,也有透露小说情节发展的轮廓,预示了主要人物结局的作用。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明确:《好了歌》和《好了歌注》是全书的主题歌。作者以朴素的辩证法解剖了封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再现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斗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图。在全书结构上,透露小说情节发展的轮廓,预示了主要人物结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明确:这“护官符”在形式上只是一个极具民间口语化,最多称得上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顺口溜,但它却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四大家族官官相护、横行不法的霸行,巧妙地利用谐音、借代、暗示等修辞,艺术化地概括了四大家族惊人的权势和财富。 明确:十二支曲分咏金陵十二钗(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暗喻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为读者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 思考3:说说《好了歌》和《好了歌注》的寓意。 思考4:如何看待“护官符”? 思考5:请简述《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寓意和作用。 重要情节 精读回目 情节概览 木石前盟 第1回 补天顽石神瑛侍者(贾宝玉)下凡造历,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决定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宝黛相会 第3回 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当众摔玉 活动4 其他重要情节回顾 重要情节 精读回目 情节概览 元春省亲 第18回 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并获恩准省亲。为迎接元妃,贾府大肆铺张修建大观园 入住 大观园 第23回 元妃回宫后贾宝玉和众小姐搬到大观园居住。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贾宝玉住怡红院,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 共读西厢 第23回 宝玉黛玉偷读《西厢记》并借其中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比黛玉为莺莺 重要情节 精读回目 情节概览 黛玉葬花 第27回 黛玉因去怡红院访宝玉生出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抄检 大观园 第74回 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黛玉焚稿 第97回 黛玉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 重要情节 精读回目 情节概览 查抄贾府 第105回 元春死后,贾府种种行为触怒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贾赦、贾珍被剥夺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宝玉出家 第120回 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宝玉就趁赴考的机会,和一僧一道作歌飘然登岸而去 结束语 读《红楼梦》这部大书,同学们要逐步建立起分类、梳理、探究的意识。这对之后阅读,将起到积极作用。 情节类,如刘姥姥进荣国府(三次);顽童闹学堂;秦可卿出殡;元妃归省;宝玉挨打;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宝黛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黛玉性情之前后变化);抄检大观园,以及多人生日聚会等。 人物类,如宝玉究竟爱不爱读书?从宝玉这一形象塑造能看出怎样的时代(社会)信息?薛宝钗真的就如他人所说的稳重、成熟?王夫人是否如贾母所说“和木头似的”?以及丫鬟、伶人系列,后四十回人物结局、语言运用与前八十回比较等。 总之,《红楼梦》的内容繁复,人物众多,头绪交错,但只要理清其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探明其内涵寓意,欣赏其语言运用等,就一定能找到打开《红楼梦》这部书的钥匙。 红楼梦的倾向性 他从封建社会的核心去动摇种种腐朽的上层建筑,加以深刻的描画和抨弹,他用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们的恋爱问题作为题材,来反映特定时代。追求个性解放,歌唱恋爱自由,提高女性地位,宣扬男女平等的观念,塑造了多姿复杂的人性观,借以反对功名利禄,反对礼教伦常,反对男尊女卑。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红楼梦》人物之一贾宝玉 神瑛下世历凡尘 怡情公子空牵念 宝 玉 简 介 中文名:贾宝玉 别 名:宝二爷 父 母: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金陵荣国府 诗社别号: 红颜知己: 配 偶: 判 词:情不情 住 所:怡红院 贾政、王夫人 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 林黛玉 薛宝钗 外貌形象 壹 外 貌 形 象 ①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侧面描写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这两个词非常难听,贾宝玉是贾家的宠儿,亲生母亲王氏为何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呢? 其实,这是王氏对自己儿子的极度宠爱,她是想告诉黛玉,我们都非常宠溺这个孩子,我们对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的办法。封建贵族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孙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加官进爵,功名出仕。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纨绔子弟都曾为之奋斗。象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就必须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去维续贾家的荣耀,但是贾宝玉生性“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这在当时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简直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 外 貌 形 象 ③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④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侧面描写 外 貌 形 象 ①(黛玉)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正面描写 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毛,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外 貌 形 象 ②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正面描写 宝玉的风情气质,包括他的心里所想,都是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出来,可以说眼前的宝玉就是一个多情并才气风流的俏公子。 外 貌 形 象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外 貌 形 象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无缘无故地自寻烦恼和忧愁,有时还像傻了一样,任性欢乐。虽生就一副好看的相貌,肚子里却尽是杂草,无才又无德。 对于时务一窍不通,对于功名不屑一顾,愚痴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乖僻,生性不讲情理,哪管世俗之人对他指责和诽谤。 外 貌 形 象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却不知道守住家业:待到家庭衰败贫穷了,又哪里能在困苦中忍耐寂寞凄凉。可惜辜负了大好年华,就别指望他将来治国安家了。 无才无德他算是天下第一名,不肖子孙古往今来找不出第二个,寄语荣华富贵之家的公子哥儿们:不要效法此子弟的行为模样。 外 貌 形 象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吗? 外 貌 形 象 “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这两首诗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值得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 外 貌 形 象 宝 玉 侧面 描写 眉目清秀 英俊多情 (黛玉眼中) 肖像 言行 赠字 摔玉 正面 描写 孽根祸胎(王夫人) 顽劣异常(黛玉母) 《西江月》 似贬实褒 封建阶级的叛逆 主要事件 贰 主 要 事 件 宝玉 抓周 摔玉 题额 读书 挨打 撰诔 01 02 03 04 05 06 抓 周 奇 谈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 宝玉抓周及宝玉的话语都是要表现宝玉对青春女性的喜爱。宝玉这一生都是青春女性的崇拜者,保护者,他是爱花人也是护花人,更是惜花人。他的这种喜爱并不是贾政说的“酒色”,也不是贾母开玩笑说的“他这种和女孩子的好法……敢是个女孩变的,投错了胎不成”性别不清,自比女孩;他是出于一种纯粹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对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去欣赏他、爱惜他,而大观园里的这些女孩子是这样有才情、纯真、美好,比他看到其它的泥做的男子不知好过多少倍,他怎能不喜爱呢? 宝 玉 摔 玉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2 “摔玉”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宝玉叛逆的性格,象征着他追求自由,更体现了宝玉想要冲破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思想的束缚。 试 才 题 额 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3 “试才题对额”不仅介绍了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也充分展露了贾宝玉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 主题:给元妃省亲建造的大观园题写匾额 主考官:贾政 考生:贾宝玉 这场测试宝玉没有时间提前准备,但是他想出的对额,都解释出用这几个字的原因,对眼前的景色、用词的雅俗、将要参观大观园的贵妃身份,宝玉都能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对于何地适合“述旧”,何时宜于“编新”,他也能准确把握,因他具有极强的观察力以及文字敏感性,将景色转换为文字的能力也无人能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清新脱俗,仿佛不是对联,而是诗。 宝玉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亦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偷 读 西 厢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4 《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秽之书”,乾隆十八年,最高统治者就直接谕文内阁“严行禁止”,可见此书在统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兽”。 宝黛二人偷看《西厢记》,无论是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意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宝 玉 挨 打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5 宝玉挨打的原因是: 一是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二是宝玉与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带来了政治上的恐惧; 三是贾政误信环哥的谗言,以为宝玉逼死了金钏。即贾政自己所说的“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云云。其实,这只是贾政和宝玉之间矛盾的导火索,父子二人的不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贾政痛恨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不能成为他的继承人,他痛恨宝玉的离经叛道,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撰 芙 蓉 诔 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想毕,便欲行礼。忽又止住道:“虽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须得衣冠整齐,奠仪周备,方为诚敬。”想了一想,“如今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他)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 ——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6 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是在诉说着对这些优秀的红楼女儿们的怀念,是晴雯的祭文,也是所处那个时代所有女儿们悲惨命运的祭文。 晴雯是宝玉房中的大丫头,在精神方面,她与宝玉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契合,她身为下贱却要求人格尊严、不甘供人驱遣的皎皎个性,与宝玉追求自由、反对奴性的心性竟是一致的。因而,宝玉对晴雯很是珍视尊重。《芙蓉女儿诔》可以说是声讨封建专制主义的檄文,也是对富有反抗精神的处于社会下层者的颂歌。一个贵族公子,作文祭悼,赞美一个奴仆,歌颂其反抗精神,表现贾宝玉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封建叛逆者的立场。 性 格 小 结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他说:“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也是他叛逆性格的表现。 他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的“为官做宦”的道路。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 判词探究 叁 判 词 探 究 黛玉 曹雪芹给了书中人物考语,给贾宝玉的是“情不情”,给林黛玉的是“情情”。 其实,“情情”和“情不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林黛玉属于移情,贾宝玉属于共情。 情 不 情 “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是指可以深入理解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例如在《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中,黛玉将落花埋入土中。若是别人,难免觉得黛玉太过敏感、矫情。但宝玉知她的多愁善感,懂她的高洁、浪漫。他连声叫好,陪她一起掊土、一起葬花、一起伤感。宝玉听懂了黛玉凄苦惨淡的心情,体会出她孤苦飘零的命运。 情 不 情 再如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当宝玉见龄官一边拿着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流泪时,误以为她是个东施效颦的“痴丫头”,即使心有疑惑,但宝玉仍旧没有打扰她,“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这不禁让人感叹于宝玉的温柔体贴。后来,字没写完,天却下雨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宝玉急忙提醒她去避雨,竟忘了自己也没有遮雨的工具。这时候的宝玉是不认识龄官的,但正是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子能够心生关爱之心,更能体现出他的“共情”。 情 不 情 宝玉的这份“共情”,照我们俗人的理解,大约有这么几次意思:一是多情,二是深情,三是痴情。 宝玉之多情。凡所遇之女儿,无论大观园内外,没有他不喜爱的。黛玉、宝钗自不必说,见了鸳鸯,他也要讨嘴上的胭脂吃。见了金钏,他也禁不住心猿意马。《金陵十二钗》中对晴雯的判词中有一句:“多情公子空挂念”,既是叹晴雯之堪悲,也明言宝玉之多情。 情 不 情 宝玉之深情,专指黛玉而言,更是广为传颂,不必细说。 宝玉之痴情,指对世间万物,都有感情,春之花,夏之水,秋之月,冬之雪,无所不爱,无所不悲。人人都记黛玉葬花,其实在黛玉之前,因爱惜怜悯而生慈悲之心、要给落花寻个归宿的,正是宝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第八回回末有批语云:“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情 不 情 在仙界通灵宝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的身份,其职责是护花,即守护大观园里的美丽女儿;在人间,通灵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贵族公子,其职责是继承祖业的继者,即步入求取功名的仕途。但是,宝玉拒绝仕途,拒绝继业。当他无法守护自己的理想世界,当他无法守护大观园里的女儿之花时,他毅然悬崖撒手,断绝家族香火,象征性地表达了他对理想毁灭的悲愤与反抗。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形象内涵既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必然造就,也是宝玉形象的觉悟与升华,既有文化基因的传递,更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我们的探究尚不能全面,但期望能给更多的红学爱好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贾宝玉的结局——彻悟、出家 通灵宝玉——复归本质 贾宝玉——彻悟、出家——神瑛侍者 金陵十二钗 57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才华横溢,极有灵气,口齿伶俐,面冷心善,不通世务。因母亲贾敏早亡,贾母同情林黛玉没有母亲,接到贾府抚养教育。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二人思想一致,互为知己,无奈抵不过功利之人,黛玉最后泪尽而逝。贾宝玉空对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 人物:林黛玉 性格:敏感脆弱、面冷心善、伶牙俐齿 文学才华出众、用情专一 结局:泪尽而逝 60 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判词解读 【注释】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注释】 3.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4.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65 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热衷仕途,聪明睿智,心思缜密,通达了悟。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贾府中受到一致好评。她父亲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一兄(薛蟠)。由于僧道二仙的点化,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贾宝玉与薛宝钗奉家族之命成婚,宝玉最终出家了。 金陵十二钗 人物:薛宝钗 性格:举止娴雅、心思缜密、 热衷仕途、博学多才 结局:独守空房 67 黛玉: 家境: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其母贾敏为贾母的“心肝儿肉”,是最为“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 经历:双亲亡故,寄人篱下。“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肖像: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钗: 家境:出生于富贵世家。祖上为 “紫微舍人”。父兄是 “皇商” 。 经历:父亲去世,其母尚在,其兄薛蟠“金陵一霸”、纨绔子弟 肖像: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身世经历 多愁善感,孤傲清高,尖酸刻薄 pk 豁达大度,精明机智,宽厚待人 真诚善良,天真率直 pk 圆滑世故、工于心计 高洁纯真,追求真挚感情 pk 克制理性, 追求现实的利益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pk 恪守封建妇德、封建礼教 人物形象 林黛玉 薛宝钗 “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诗词歌赋当仁不让,曲艺酒令熟稔于心, 佛典医学头头是道, 当家理政举措得当, 精通画艺深得壶奥 主奴观念根深蒂固,他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你只(金钏之死、平儿被打)(对紫鹃亲密无间,没有主奴界限)一、居家简朴,女红不辍 雪洞般屋子 她谨守闺范,每日早晚请安之余,便到姨妈王夫人处陪侍,而晚间则熬夜做针黹。(女红不辍) 二、博学多闻,视为全才 诗词歌赋,曲艺酒令,佛典医学, 当家理政,精通画艺。 三、人情练达,善解人意 湘云办螃蟹宴提供螃蟹;宝玉挨打送药膏;黛玉缺燕窝,她每日派人送去;凤姐病了送人参; 四、藏愚守拙,做事“无情” 金钏去世时,她对王夫人的“开解”。 69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把以下红楼人物送到相应的册子中 课堂活动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画册 判词 歌词 交代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史湘云 李 纨 王熙凤 巧 姐 秦可卿 妙 玉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第五回 全书总纲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三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说明】这一首是说贾元春的。 【注释】 1.“二十年”句——这是说元春到了二十岁(大概是她入宫的年纪)时,已经很通达人情世事了。 2.“榴花”句——榴花似火,故用“照”字。以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3.“三春”句——“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暗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争及”,怎及。意思是元春的三个妺妺都不及她荣华贵。 4.虎兕——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最终归宿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死于皇宫 76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元春 性格:文才出众、向往自由、见事明,有远见、重亲情 结局:死于皇宫 77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七 画:一恶狼,追捕一美女——欲啖之意。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说明】这一首是说贾迎春的。 【注释】 1.子系中山狼:“子”,对男子表示尊重的通称。“系” ,是。“子”“系”合而成“孙”,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语出无名氏《中山狼传》。这是一篇寓言,说的是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所以,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写野蛮毒辣的孙绍祖。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受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孙绍祖在京袭职,又于兵部候缺题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2.金闺:指迎春出身高贵;花柳质:喻身体娇弱,禁不起摧残。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竟被活活折磨而死。赴黄粱:是死去的意思。黄梁梦,出于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故事述卢生睡在一个神奇的枕上,梦见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年过八十而死,但是,醒来时锅里的黄梁米饭还没有熟。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最终归宿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被虐而死 80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迎春 性格:老实木讷,懦弱怕事、才学平平、喜下棋、没有原则 结局:被虐而死 81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四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说明】这一首是说贾探春的。 【注释】 1.“才自”句——写探春才智突出,精通庶务。小说写“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55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 2.“生于”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脂批:“感叹句,自寓。”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 3.“清明”二句——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22回探春所制灯迷——风筝。)4.“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最终归宿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远嫁他乡 84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探春 性格:泼辣、有远见、有创意、有文才、有管理才能 结局:远嫁他乡 85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八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说明】这一首是说贾惜春的。 【注释】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察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 这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3 第三句说惜春是出生大户人家的女子 。 4.青灯——因灯火青荧,故称。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最终结局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出家为尼 88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惜春 性格:自私冷漠、善画 结局:出家为尼 89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五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说明】这一首是说史湘云的。 【注释】 1.“富贵”二句——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襁褓,婴儿裹体的被服,这里指年幼。违,丧失,死去。 2.转眼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 从后面《红楼梦曲》中我们知道湘云后来是“厮配得才貌仙郎”的,只是好景不长,丈夫可能早卒。 3.湘江水逝楚云飞——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这一句和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似乎都是喻夫妻幸福生活的短暂。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最终归宿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年轻守寡 92 金陵十二钗 人物:史湘云 性格:才思过人、豁达豪爽、心直口快 结局:年轻守寡 93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六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说明】这一首是说妙玉的。 【注释】 1.洁:既是清洁、清白,又是佛教所标榜的洁净。佛教宣扬杀生食肉、婚嫁生育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人心也是不洁净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块洁净的地方,唯有菩萨居处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2.空:佛教要人看破红尘领悟万境归空的道理,又叫空门。 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末断。 3.金玉质:喻妙玉出身富贵。贾家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17回) 4.淖:烂泥。题咏后两句与册子中所画是同一意思,指流落风尘。妙玉大概随着贾府的败落,也被迫结束了她那种带发修行的依附生活,而换来流落“瓜州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的悲剧结局。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最终归宿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 沦落风尘 96 金陵十二钗 人物:妙玉 性格:清高自傲、才情过人 结局:沦落风尘 97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九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说明】这一首是说王熙凤的。 【注释】 1.凡鸟——合起来是“鳳”字,点其名。 第一句指的是凤姐生于末世。"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2 王熙凤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 。 3.“一从”句——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 "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4 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最终归宿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落魄而死 100 金陵十二钗 人物:王熙凤 性格:能干要强、弄权贪婪、有口才无文才 结局:落魄而死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说明】这一首是说贾巧姐的。 【注释】 1.“势败”二句: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 2.“偶因”二句:“刘氏”,指刘姥姥。当年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最终归宿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嫁与财主 104 金陵十二钗 人物:贾巧姐 性格:乖巧、亲情缺失 结局:嫁与财主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十一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说明】这一首是说李纨的。 【注释】 1.“桃李”句——借此喻说李纨早寡,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 2.“到头”句——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 3.“如冰”二句——"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最终归宿: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否极泰来命将尽 108 金陵十二钗 人物:李纨 性格:爱花爱美、讲公道、守妇德 结局:否极泰来命将尽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正册判词之十二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说明】这一首是说秦可卿的。 【注释】 1.“情天”二句——"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 2. 第二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3.“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4. 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欺辱而自尽。 坏事的开端是在宁国府。秦可卿的堕落是和她公公贾珍有暧昧关系开始的,而罪魁祸首贾珍,作为一家之长,一族事务的负责人,他引诱摧残了秦可卿,腐蚀败坏了贾府根基。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最终归宿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年轻逝去 112 金陵十二钗 人物:秦可卿 性格:有亲和力、要强、有洞察力 结局:年轻逝去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 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 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副册判词之一 画: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说明】这一首是说香菱的。 【注释】 根并荷花一茎香——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书中香菱曾解自己的名字说:“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八十回) 遭际——遭遇。 “自从”二句——这是说自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了。“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桂”字。册上所画也是这个意思。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金陵副册 人物:香菱 性格:勤奋好学、单纯率真 结局:折磨至死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又副册判词之二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说明】这一首是说袭人的。 【注释】 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空云似桂如兰——“似桂如兰” ,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 堪羡——值得羡慕。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 公子——指贾宝玉。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鉴赏】 袭人原来出身贫苦,幼小时因为家里没饭吃,老子娘要饿死,为了换得几两银子才卖给贾府当了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和睛雯相反。她的所谓“温柔和顺”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 这样的女子,从封建观点看,当然称得上“似桂如兰”。作者在判词中用“枉自”、“空云”、“堪羡”、“谁知”,除了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还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再看册子里所绘的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除了“花”、“席”(袭)谐音其姓名外,“破席”的比喻义也并不光彩。 金陵又副册 人物:袭人 性格:温和柔顺、恭敬从命 结局:嫁于戏子 贤宝钗 贤袭人 从外貌上比较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袭人细挑身子,容长脸儿,长得也是美人一个。按照王夫人的描述,样貌虽比晴雯略次一等,收在房中也算一二等。 从性情、人际关系上比较 圆滑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心中亦有些痴处,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她与宝玉有情。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宝玉因害死金钏,又遭贾环诬陷而挨父亲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建议应该好好管教他并叫他搬出园子来,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资,准备将其提升为“准姨娘”。 二人结局的比较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宝玉生日宴上袭人掣到一支桃花签,题曰“武陵别景”,诗云“桃红又见一处春”,语出宋代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暗指袭人离开贾府,嫁给蒋玉涵之事。此签初看似乎有点“轻薄桃花逐流水”之意,其实,袭人处在主不主奴不奴妻不妻妾不妾的尴尬地位,她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守节。其实,她不愿离开贾府,不愿离开宝玉,但又不敢违抗王夫人的命令。 袭人的结局是幸运的,她嫁了一个温文尔雅的丈夫,而不是一个暴戾凶顽的“中山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袭人又是不幸的,她以为自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宝玉的爱妾,服侍宝玉走完一生,但造化弄人,命运偏偏让她跟宝玉天各一方,正如宝玉和黛玉心心相印却生死两端一样,同样是悲剧。得到了别人眼中的幸福,心却是悲伤的,这种得到后的失落恐怕比失去后的空落更为痛彻心骨! 金陵十二钗判词(第五回) 又副册判词之一 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说明】这一首是说晴雯的。 金陵又副册 人物:晴雯 性格:自尊心强 尖酸刻薄 脾气暴躁 结局:英年早逝 【鉴赏】 晴雯从小被人卖给贾府的家仆赖大供役使,连父母的乡籍姓氏都无从知道,地位原是最低下的。在曹雪芹笔下的许多家仆中,晴雯是反抗性最强的一个。 她藐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 赵姨娘作威虐待芳官,结果被藕官等四个孩子一拥而上“手撕头撞”,弄得狼狈不堪。晴雯站在反抗者一边,对主子欺压家仆反而吃了亏大为称心。 抄检大观园时,凤姐、王善保家的一伙直扑怡红院,袭人等顺从听命,“任其搜捡一番”,唯独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公然反抗,还当众指着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脸痛骂。 晴雯因此而遭到残酷报复,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打炕上拉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 【鉴赏】 贾宝玉对于这样思想性格的一个丫头满怀同情,在她抱屈夭亡后,特意为她写了一篇长长的悼词《芙蓉女儿诔l i》,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痛和愤慨。 这说明贾宝玉之亲近晴雯,自有其开明思想为基础,决不是因为“美人的轻怒薄嗔,受宠的使性弄气”使他觉得“更别具有一番风韵的”。 曹雪芹在介绍十二钗的册子时,将晴雯置于首位,这是有心的安排。作者对晴雯的特殊热情,是有现实感受为基础的,在描写她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也可能还有政冶上的寄托,所以图咏中颇有“怨时骂世”的味道。 晴为黛影 芙蓉女儿 潇湘妃子 晴雯与黛玉 晴虽为黛影,却非黛副;虽是一个类型的人,晴雯却非黛玉的党羽。 ——《俞平伯论红楼梦》 也许正是这样的不够痛快,小说才有了晴雯这个痛痛快快的林黛玉副本形象。凡是林黛玉个性中没有充分化的特征,全都被晴雯推到了极致。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 同样是对压迫阶级的抗议,在林黛玉,是怨恨中搀和着伤感;而在晴雯身上,则表现为愤怒中夹杂着鄙视。冰炭不同炉,两个人根本就捏合不到一起。 ——《评晴雯的反抗性格》 从外貌上比较 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晴雯 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晴雯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 从身世上比较 无父无母 卖身为奴 -晴雯 父母早逝 寄人篱下 -黛玉 从性情上比较 非常聪明 《抄检大观园》中晴雯和王夫人的对话 《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和贾母的对话 非常率真 《抄检大观园》中晴雯掀箱 《黛玉之死》中黛玉焚稿 从人际关系上比较 直来直去 无所顾忌 易得罪人 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宝玉眼中的二人 多情公子空牵念 大观园中诉肺腑 视为知己 真心相待 二人结局的比较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晴雯:背负着狐狸精的骂名含恨而终 黛玉:心带着对爱情的绝望伤心而死 (封建等级的森严性) (封建婚姻的交易性) 收尾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 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 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论贵为皇妃 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 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 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 还是旷达不羁 万艳同杯 悲 千红一窟 哭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150 $$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