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学科素养抽样检测语文试题-凯发k8国际

标签:
普通文字版
切换试卷
2024-06-15
| 2份
| 7页
| 62人阅读
| 0人下载
2024年高州市九年级学科素养抽样检测语 文 试 卷说明:1. 全卷共6页,总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考生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31分)1. 默写(8分)小高在诗词复习整理归类中发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都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各有各的情致,各有各的韵味。请你帮小高同学把横线上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1)“ , ”是春花春草的的韵致;郦道元的《三峡》中(2)“ , ”是夏季江水满溢,漫上山陵,航道阻断的景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3)“ , ”是秋风乍起,大雁南飞的异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4)“ , ” 是雪压冬林,梨花满枝的浪漫想象,四季流转,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9分)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历史 ,文明仍在延续。“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 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 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项是( )(3分)a. 一脉相承 翻天覆地 举手投足 唤起 b. 一脉相通 日新月异 举手投足 唤醒c. 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 一颦一笑 唤醒 d. 一脉相通 翻天覆地 一颦一笑 唤起3. 下列补写在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b. 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c. 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d. 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4. 文中画液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b. 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吕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c. 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占人立身行世之本。d. 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因运昌隆之基。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右面是一幅网络漫画。请仔细观察,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并从自我和学校两个角度谈谈你的启示。写作提示:语言流畅、简洁,不超过100个字。根据名著内容,完成6-7题。(8分)6. 下面是文学专刊《走进艾青诗歌》的目录,哪两个专题名称和后而所选的诗歌不匹配?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选择并简要分析理由。(4分)(1)亲近“自然”:《阳光在远处》《高原》 (2)行走“城市”:《那边》《马赛》(3)献礼“战士”:《吹号者》《刈草的孩子》 (4)期盼“新生”:《火把》《鱼化石》7. 为全面创建反诈校园,让学校师生绷紧反诈之弦,不受诈骗之害,高凉中学九(1)班开展了录制反诈视频活动。请结合以下名著中带有骗局的情节,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反诈文案,用来录制视频。(4分)(1)《水浒传》 (2)《西游记》 (3)《儒林外史》 (4)《契词夫短篇小说选》二、阅读(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6分)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宋代·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注释】①本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②蒲柳:蒲与抑入秋落叶较早,以喻人之身体孱弱、早衰。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云烟是一个比喻,像是将过去一笔带过,接着以大量篇幅书写现在。b.由于身体衰弱,词人表示自己现在最适合做些醉酒、游赏、睡眠的事情了。c.词人教育子辈不忘国家,故嘱咐纳粮宜早,剩下的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d.管竹、管山、管水固然有一种闲适的情趣,但悠闲的背后似乎还别有情绪。9. 这首词体现着词人“志”与“身”的矛盾,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7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10.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 b.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委而去之/相委而去 d.尙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周1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 ,得“人和”的实质是“ ”(用原文词语),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用原文语句),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另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覆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会昌初致仕 (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3)与胡泉……小李文爽燕集 (4)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1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白居易诗风平实。他着力追求诗歌语言的通俗化,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百姓谈论农桑之事一样朴实。b.白居易才华过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诗作之后,由“谑”转“叹”,足见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c.白居易为人耿直。他因为上疏皇帝诮求紧急抓捕盗贼,触怒了权贵奸党,遭受传言中伤,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d.白居易爱佛习禅。他常常谈论佛理,十分清静安闲,自号醉吟先生,经过一个月不吃荤后,又自号香山居士。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4分)(2)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0分)材料一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红色文化的传承而言,运用数字化手段,能够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范围,能够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是对红色文化科学保护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的有效路径。以红色文物的保护为例,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启红色文物数字化工作,对纪念馆、博物馆中的易受损红色文物,采取三维扫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三维模型或者图片资料,并对数字化生成的文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红色文物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方式,可以实现对红色文物的数字化保存、远程浏览、虚拟展览,同时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这就减少了观众与文物的直接接触,避免了文物在搬运、展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损坏。目前,不少地方已将数字化手段应用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展示中。比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推出虚拟展馆,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观展”,而且在有声解说的配合下,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又如,江西打造的“红军上清会师陈列展"运用了多媒体电子沙盘、多媒体人物雕塑半景画、vr展台、3d沉浸式影院等展示手段,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再如,上海的“红色经典步道”将中共一大会址等多处红色文化场馆串联起来,同时还配备了“红色经典步道ar导览平台”,使用了智能定位与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ar实时渲染等技术,观众在漫步参观时用手机扫描导览牌上的二维码便可获得相关信息,并可获得虚拟志愿者“爱琳”的向导服务。总之,和传统展示手段相比,数字化手段为参观者带来了更真实的视觉体验,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场景,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共6页)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一些地方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出红色动漫、红色数字藏品、红色竞技游戏等,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还形成社群效应,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实现了传承纪念、教育感化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节选自于小植尹冠儒《(传承红色文化要用好数字化手段》)材料二近年来,黎平会议纪念馆积极向上级争取,落地实施黎平会议纪念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推进“红色文化 新媒体”融合,把展陈内容和红色文化制作成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网页、新媒体内容,让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触手可及”。在“数字内容工作室”,工作人员精心策划宣传短视频,筹备直播脚本流程,既当“导演”,又做“演员”,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小小讲解员”“红色金融往事”“入馆须知”……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点子”,通过拍摄剪辑,变成精美的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圈粉”无数,极大地提升了黎平县红色文化传播力和感染力。“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黎平会议纪念馆正式开启直播“首秀”,两个场次5个小时的直播行云流水,讲解员全部精彩出镜,讲解内容专业、通俗,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在直播间收获“点赞”无数,各地网友被吸引纷纷前往直播间“打卡”,“首秀”一举获得成功。(节选自《黎平:以网为“媒”讲好红色故事》)材料三4月27日,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展陈馆开馆暨首届乡村旅游推介大会在界石铺镇举行。据了解,该展陈馆占地1200平方米,较原馆在主题内容、文物展示、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提升。以详实的文献、档案、电文、图片、图表、实物为主体,以绘画、沙盘、雕塑、多媒体为辅助。其中界石铺战斗沉浸式场景具有超强的体验感和视觉感,同时布置了游客电子留言台及红色书籍阅览处,更加注重游客参观体验和教育功能发挥,更好更全面地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历史。近年来,静宁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抢抓国家和省市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的思维理念,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实施界石铺红色小镇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静宁段)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全县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静宁提供了有力支撑。(节选自《开馆 乡游静宁开启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新业态》)16.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共6页)1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的核心话题是“红色文化”,侧重写“传承红色文化要用好数字化手段”。b. 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运用了“分-总”式论证结构。c.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如第三段,作者精心选取了北京香山草命纪念馆推出的虚展馆、江西的“红军上消会师陈列展”和上海的“红色经典步道”等事例,论据典型且富,使论证更加充分。d. 引入文旅产业的开拓,立即让人感到红色文化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为红色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流动感。18. 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黎平会议纪念馆与静宁县界石铺镇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请概指说明。(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远航(陆颖器)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 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 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那场著名的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引起高压锅炉管道着火和严重泄漏。两名水兵紧急维修时,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名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横梁。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 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西昌舰的每一位接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依次对继任的八位西昌舰舰长点名。尔后,老舰长用沙哑的嗓音讲起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艰巨的任务。老舰长不可能知道,这艘军舰也马上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最后一次任务。 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无法瞒住父亲。为这件事,他专门与他父亲的主治医生商量多次,医生们研究了半天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问题,因为首长的癌症已到晚期,浑身都在剧痛,每天晚上需要注射镇痛剂才能入眠。他腰部原来的隐隐作痛和现在的病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再察觉了。肖海波还是不放心,为了万无一失,上级批准西昌舰选定在凌晨出发,这时候父亲已经在药物的作用下进入深睡眠了。 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副舰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 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6页) 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进口的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引。肖海波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号: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 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 肖海波回答:是的。 父亲那边又问: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父亲那边停了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 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 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号。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等到了父亲回信号: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了父亲,这时,他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节选自《海军往事》,作家出版社)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头两段紧扣题目,描写了“西昌”舰开始最后一次远航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引出父亲 与 “西昌”舰的故事。b. 退役的西昌舰成为靶舰,肖海波无法隐瞒父亲,因为父子两代海军人都有庄严、神圣的军人 情怀。c. 新老西昌舰的传奇、肖海波父子的故事是清晰的、确定的,而作品的象征世界也是直接、清 楚的,西昌舰象征了海军将军的伟岸人格。d. 小说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家国情怀与父子情、战友情结合在一起,彰显 了作者构思的精巧。20. 第七段写副舰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请赏析此处语言描写在表 达上的作用(4分)21. 小说中两次描述肖远与西昌舰告别的情形,第一次肖海波“眼前还是模糊了”,第二次“父亲 的眼角闪着亮光”。请结合文本分析父子流泪的原因。(5分)22.《远航》故事的核心情节是老西昌舰的最后一次远航,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 写,捕捉了新老两代舰长面对战舰命运的不同情感。请结合文本各举一例作简要赏析。(6分)三、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字。“一”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自古至今,“一”字的字形始终未变,均为简单的一横。“一”同时也是中国汉字意蕴最丰富的一个字。“一”可以象征创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想法、一个举动、勇敢迈出的第一步,缤纷世界源于质朴的初始;“一”可以象征团结,“万众一心”“一呼百应”,无数个体因为同一个信念聚成一堆火,拧成一股绳;“一”还可以象征力量,“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一往无前”的身影彰显着内心的强大与坚定…… 身处当今时代的青年,面对未来的发展,“一”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思想健康,积极向上;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思考到位,情真意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6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003000■国第4页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