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评析及教学备考启示 课件-凯发k8国际
2024-06-15
|
31页
|
325人阅读
|
3人下载
特供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评析及教学备考启示 1 一、总体评价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语文高考命题,试题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透彻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回答真实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本质,落实“双新”(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考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使命目标,面对加强基础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新形势新任务。语文试题体现了高考核心的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试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体现“学-教-考一致性”的评价理念,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学教与学方式的改进。 二、结构分析及考点多维细目表 2024年新课标语文卷结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7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4小题,1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三)名句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语言文字运用i(共3小题,11分) (2)语言文字运用 (共2小题,9分) 四、写作(60分) 三、新课标卷相关模块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信息性文本阅读 命题特点:1卷试题呼应教材,也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要求。 卷贴近时代,紧扣热点。 2.文学性文本阅读 客观试题结论:一定是两个客观题,一是内容理解,一是艺术特色鉴赏。艺术特色鉴赏题可以根据文体综合设置,也可以就表达、表现设专题。 主观试题结论:两个主观题,一个是已考题型,一个是次新或全新题型。次新即是新近。 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选自徐则臣的《放牛记》,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随笔,其中第8题的题干设问:“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这句话是文中的关键语句。学生解答本题,需要调动既往语文学习中关于“理解关键语句”的相关经验这道题考查对回忆性散文的阅读理解、鉴赏评论能力。 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是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的节选,该作品荣获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以1933年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以“千里江山图”行动计划为线索,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节选部分呈现了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的鲜活形象。材料节选部分把陈千里、叶桃的“别离”作为重点,情节动人。第8题要求学生体会“别离”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为祖国奉献,为幸福生活奋斗。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纵观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梳理出以下几个新趋向: (1)文体类型趋于多样 考查的文本打破了“二十四史”“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文化典籍“百花齐放”,如《论衡•非韩》《读通鉴论》卷三。 文体类型更多样,不局限于纪传体、纪事本末体,议论文亦有可能考查;群文阅读与双文本阅读并重文体多样。文本形式变一个语段为两个甚至多个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语段,文本间相互阐释,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命题形式不断创新 文言文阅读题型一直相对稳定,但也会“稳”中求“变”。比如,往年通常将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考点放入翻译题中考查,而2022年以后将文言实词与古代文化知识组合命题。一些传统考点会采取新的命题形式出现在考生的视野中。2023年以后断句题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2024年题型没有创新。 (3)加强与中学课本的联系 关联教材,指导教学。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命题一直注重课内外关联,虽然文言文选文是课外的,但答案却与课内所学紧密相关。从考查目的的角度看,今后命题将更加重视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考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积累运用的能力。 (4)教学启示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揣摩具体语境中关键字词的含义,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感受个性鲜明的民族脊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阅读古文,了解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构建文言知识体系。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文中人物传递的人文价值,从而构建当代青年应有的正确三观。但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应用,千万不要去押题和题海战术。文言文出题会越来越灵活,选题也会越来越广泛。但能力要求没变还是理解和分析综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仍然是基本策略。 2.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在能力考查中浸润着中华优秀文化,不仅体现了高考语文的选拔性、引导性的功能,而且彰显了高考应当承担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功能,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自觉上充分发挥出语文试题的特有优势。 ①题型设置。主客观结合型,客观题改为四选一,分值降为9分。 ②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具有层次性。客观题注重对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查深层次理解,尤其是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分析,这样由浅入深设计题目是为考生搭建答题的阶梯,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深化学生对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模式的认知,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去建功立业。 ③选材。整体看来,近年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题材主要是唐宋诗词,这是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地位决定的。 ④作家作品。无论是名家还是非名家的作品,出于公平性的考虑,所选的作品一定符合浅易原则并且是绝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的。 ⑤注重联系教材,重视综合考查。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的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考生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⑥问题设计。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展开,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切入,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具体鲜明,直截了当。“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等,另外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也是重点。“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 (三)写作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语文作文试题共3道。试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精神,精心选材,合理布局。试题言简意赅,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或社会议题都能找到写作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写作,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横向比较找变点,纵向比较找特点”,其命题特点如下: 1.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四种命题形式读写结合型、教考融合型、话题开放型和材料极简思辨型。 一是读写结合型作文。 借鉴前几年北京卷的命题经验,打通读写。 二是教考融合型作文。借鉴前几年北京卷的命题经验,打通读写。 三是材料极简思辨作文依然是热点。 这是一种借鉴前几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命题形式。 如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广西、吉林卷的“送礼物还是送钱? ”; 2024年新课标 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 2024年全国甲卷写作试题“真正的相遇”。 四是开放型作文渐成热点。 2.激发意识,发展思维。试题增加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大对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答案与问题”聚焦技术发展背景下“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思路开放、多元;“抵达未知之境”突出不惧失败、不断尝试、放眼未来的品质;“真正的相遇”引导学生结合切身的体会或对社会的观察去思索成长中的典型问题。3道作文题均以“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为中心,融合社会与个人、科学与人文,强化对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考查。 3.贴近生活,凸显主题。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很多,学生既可以书写时代主题,也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彰显直面成长、勇立潮头的青春担当。如全国甲卷作文试题“真正的相遇”引导考生坦诚交流,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等正确相处。新课标 卷的作文“答案与问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4.精选素材,学以致用。作文材料文字简洁,意蕴丰富,引导学生针对特定的现象去观察、归纳,凝炼想法、提出问题,应用思考结果,去解决问题。或生动记叙,或深入论证,体现思维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教学备考启示 26 1.落实新一轮的课改强调整合,提倡单元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的理念。 这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较为充分,大多数的阅读题,不再是要求学生阅读单篇的文章,而是阅读成组的文章,有的两篇,有的三篇,或经典与诠释配合,或史述与史论结合,或材料前后相承,不断递进。 2.读考向,明方向。 一轮备考必须立足2017年版2020修订的版新课程标准,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认真思考2024年新高考语文命题思想,剖析最新命题立意。为一轮复习找到复习方向。 3.明规律,识变局。 新高考虽有变化,但是题型常规化,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学要重视基础,注重运用知识,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加强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新高考中问题设置具有个性化,要引导学生答题时规避套路化,体现个性化解读;新高考中情景式考题增多,思辨性增强,作文加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4.注重两个回归,落实考教衔接。 依据高中课程标准教学与备考,降低机械刷题收益,引导教师教学必须回归课标、回归课堂。 注重返璞归真,打通新老教材。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课标,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课标,所以,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必然隐含在教材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教材就可以从容地应对高考。 备考中,要再次熟悉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到早读或者微专题中,熟悉答题规范;新老教材整本书阅读的共用篇目,务必熟悉!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套逻辑知识:第四册“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细度6篇文章:论述类、实用类各3篇,熟悉课后练习,流程,规范。 文学类文本阅读,熟悉鉴赏术语:每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练习三;精读题材体裁文章各2篇,记下练习的答题流程,角度。 多引导新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学习研习任务、课后探究与思考题。 5.研讨高考真题,养成阅读习惯。 以高考真题为复习备考蓝本,教师重在板块整理,学生重在读练结合,熟悉真题语境,接轨高考; 以读懂分析文本为复习重点,教师重在示范引领,学生重在养成阅读分析习惯,提升文本解析能力。 高三语文一轮备考少刷题,突出抓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多阅读、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鉴赏、重构阅读材料,全面夯实语文备考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探究建构,培养高考文本阅读分析意识。以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为关键,教师重在上下位解构,学生重在审题解题析题答题的思维进阶培养。 谢谢指导! 31 $$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