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八年级上) -凯发k8国际

2024-06-16
| 2份
| 29页
| 1人阅读
| 0人下载
思方劲文学社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八年级上)备考策略《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交往接触,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复习要点:1.正确识记有关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学常识。2.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深入分析红色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客观的评价。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感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4.体悟纪实作品的创作特色,体会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1905 — 1972),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厂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属于小康家庭。斯诺于1928年来华,在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著有《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等作品。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1936年6月,刚刚30岁的斯诺作为第一位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访问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了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省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全面地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斯诺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主题概述《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1.《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3.《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历程,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易的精神风貌,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红军形象: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4.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人物简析1.毛泽东外貌素描: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有着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家庭出身:农民。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俭朴。天真质朴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他是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性格特征:质朴纯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人。相关情节:①与父亲的矛盾和斗争;②剪辫子、参军;③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④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时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润湿;⑤对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2.周恩来外貌素描: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家庭出身: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作者印象: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性格特征: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他为斯诺制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热情,善于规划。相关情节: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3.贺龙外貌素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家庭出身: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作者印象: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性格特征: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相关情节:①客人在桌下开枪,贺龙面不改色;②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③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④行军神出鬼没。4.朱德外貌素描: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家庭出身:佃农家庭。作者印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又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性格特征: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其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相关情节:①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②积极主动戒除烟瘾;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④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⑤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5.彭德怀家庭出身:富农出身。作者印象: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性格特征:个性率直,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相关情节:①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坚决不招供;④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与部下一样;⑤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用游击战取得胜利;⑥喜欢孩子,尊重“红小鬼”。6.其他人物形象(1)徐海东:大胆无畏,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善良真诚。(2)徐特立:富有革命理想,面对开展教育的各种困难没有退缩,想方设法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3)朱作其:精通英语、德语,业务素质过硬的电力专家;很有才能、严肃认真、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4)刘晓:思想最一本正经、工作最刻苦努力的青年之一;态度极其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对共产主义有一种狂热的纯粹感情。(5)红小鬼:精神极好、愉快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寄托着中国的未来。(6)蔡树藩:独臂将军,有趣、可爱、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辞令,妙趣横生。(7)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艺术手法《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1.历史事实具体、全面,呈现形式丰富多彩。书中有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有红军领导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也有令人心生向往的陕甘宁边区的壮美风光。全书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苏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譬如作者采用采访、转述、日记等形式,客观地记录了那个时期的陕北红色革命史实,全面地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2.人物形象生动、立体、真实、自然。全书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工农革命领袖。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独特,如外貌速写、人物概写、细节描写等,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他们既有伟大崇高的品格,也有普通人的缺点,如毛泽东喜欢吸烟,即使在长征途中也想尽办法寻找烟叶的替代品。3.语言诙谐、幽默。全书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并穿插了一些幽默的语言,大大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作者刚要走进百家坪时,头顶上传来了呐喊声,只见十几个农民挥舞着长矛短枪和几支步枪,作者心想:“他们要把我当作一个帝国主义者交给行刑队吗?还是当作一个真正的访问者来欢迎?看来我这一个闯封锁线的人的命运是立刻就要决定了。”然而,陪同人员很快就告诉他,那是游击队员在操练。这一转折让人忍俊不禁。4.作者善于从娱乐生活方面透视苏区人民的生活态度,并从居住环境看红军的精神面貌。作者对红军在陕甘宁苏区的居住环境的描写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写毛泽东、彭德怀的住所,虽然朴素,但干净而整洁。阅读方法读《红星照耀中国》时,适宜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或卡片上。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抄录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等。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的语句、有用的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可按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据。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要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吗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也可用列提纲的方法把书和文章的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以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后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3.心得式:即写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4.记载式:一般的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的笔记,便于分类和日后查阅,同时也节约纸张。卡片的好处是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用又节省纸张,但内容不宜长。剪报是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全书梳理(一)主要情节红军的11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式的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红军长征的经过与意义: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国人民能够打败日本军队的条件: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的原因:吸取历史经验,红军抢夺先机。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人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红军探察地形,发现渡船,便英勇作战,击退敌军,到达彼岸。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的原因:持续三年的饥荒,令西北地区被死亡和高税收笼罩着。加之严重的贫富不均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对现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有人带领他们战胜饥荒,走向光明和自由。红军的出现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和税收。他们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建立起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西北苏区不断完善各种机构,建立起自己的军队、学校、医院,并发行了能够在苏区流通的货币,大大稳定了市场经济,为红军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二)精彩内容1.在保安见毛泽东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在书中,他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包括毛泽东的传奇、妻子、影响力以及平时的生活等,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早年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等,经历了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实践;投身政治活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带领红军发展壮大,经历反“围剿”胜利和失败;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2.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采访周恩来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规划表,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92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斯诺了解了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早年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南开大学求学,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回国后与孙中山一起准备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等;经历九死一生才到达陕北的红色革命根据地。3.长征纪实一开始,斯诺简要交代了长征的原因,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撤出江西根据地,实施转移。然后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中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艰难英勇的事迹。最后,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证明了长征的伟大和长征所取得的成绩。4.关于贺龙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1925年以前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后加入国民党。1927年南昌起义后,他才参加共产党,之前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农民大屠杀”,加上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激怒了贺龙。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长征途中,带领红军过雪山,与朱德会师。5.西安事变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与杨虎城带领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开战,私底下与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共抗日”的强烈呼声,无视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执意要实施对红军的第六次“围剿”。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秘密实施了兵变,逮捕了蒋介石及其幕僚。后来,在共产党的积极斡旋下,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与杨虎城和平释放了蒋介石,国共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三)精彩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①当代青少年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②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坚强的意志。③生活中我们要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革命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考点演练一、选择题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了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红军精神上的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c.斯诺除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之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5.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杨虎城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也面临着婚姻方面的烦恼,他的身上也有着“新”与“旧”的尖锐矛盾。b.作品善于多层次、立体化地表现历史人物,书中写了徐海东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也写了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c.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d.书中记录了作者通过封锁进入苏区,在当时红区的首都保安采访,去红军前线采访然后回保安,最终返回白区的全部过程。二、简答题1.作品的名称往往蕴含深意,请联系整本书,简析《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的内涵及作者用这个书名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在总结名著阅读感受时说“《红星照耀中国》就像平面镜,可以让全世界从中看到真实的苏区和红军”,请结合文体特色和作品内容,探究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让你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请结合书中有关他(他们)的具体事例说明。(能体现出一个方面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活动中所列举的几个探究专题,你想要探究哪个专题?请选择并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若你想另外选择专题,请你填写在d项的横线上,并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a.共产党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b.关于长征c.信仰与精神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的理解。 a.《水浒传》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揭示主旨,观照社会。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名著的内容和主旨相关。下列名著的封面应有哪些色彩?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可以从底色、图案颜色、字体颜色等角度设计) a.《朝花夕拾》 b.《红星照耀中国》 c.《儒林外史》示例:我设计《昆虫记》的封面,底色为绿色,中间三个白色大字“昆虫记”,在“虫”字上点缀一只瓢虫图案。瓢虫酷似花朵,身体为红色,上面有几颗黑色小斑点。绿色象征生命,与《昆虫记》作者法布尔观察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相一致。“虫”字点缀瓢虫,强调本书的内容与昆虫相关。红中带黑的瓢虫,喻示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集萃1.(江西)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东)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委员长的来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川德阳)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广东深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凯发k8官网登录vip的版权,侵权必究!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八年级上)备考策略《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交往接触,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复习要点:1.正确识记有关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学常识。2.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深入分析红色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客观的评价。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感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4.体悟纪实作品的创作特色,体会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1905 — 1972),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厂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属于小康家庭。斯诺于1928年来华,在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著有《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等作品。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1936年6月,刚刚30岁的斯诺作为第一位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访问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了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省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全面地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斯诺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主题概述《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1.《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3.《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历程,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易的精神风貌,让世人看到了不一样的红军形象: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4.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人物简析1.毛泽东外貌素描: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有着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家庭出身:农民。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俭朴。天真质朴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他是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性格特征:质朴纯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人。相关情节:①与父亲的矛盾和斗争;②剪辫子、参军;③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④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时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润湿;⑤对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2.周恩来外貌素描: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家庭出身: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作者印象: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性格特征: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他为斯诺制作的行程规划可以看出,他细心热情,善于规划。相关情节: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3.贺龙外貌素描: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家庭出身: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作者印象: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性格特征: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相关情节:①客人在桌下开枪,贺龙面不改色;②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③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④行军神出鬼没。4.朱德外貌素描: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家庭出身:佃农家庭。作者印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又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性格特征: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其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相关情节:①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②积极主动戒除烟瘾;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④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⑤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5.彭德怀家庭出身:富农出身。作者印象: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性格特征:个性率直,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相关情节:①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坚决不招供;④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与部下一样;⑤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用游击战取得胜利;⑥喜欢孩子,尊重“红小鬼”。6.其他人物形象(1)徐海东:大胆无畏,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善良真诚。(2)徐特立:富有革命理想,面对开展教育的各种困难没有退缩,想方设法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3)朱作其:精通英语、德语,业务素质过硬的电力专家;很有才能、严肃认真、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共产党员。(4)刘晓:思想最一本正经、工作最刻苦努力的青年之一;态度极其温和谦恭,彬彬有礼;对共产主义有一种狂热的纯粹感情。(5)红小鬼:精神极好、愉快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寄托着中国的未来。(6)蔡树藩:独臂将军,有趣、可爱、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辞令,妙趣横生。(7)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艺术手法《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1.历史事实具体、全面,呈现形式丰富多彩。书中有惊心动魄的长征故事,有红军领导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也有令人心生向往的陕甘宁边区的壮美风光。全书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苏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譬如作者采用采访、转述、日记等形式,客观地记录了那个时期的陕北红色革命史实,全面地叙述了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2.人物形象生动、立体、真实、自然。全书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国工农革命领袖。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独特,如外貌速写、人物概写、细节描写等,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他们既有伟大崇高的品格,也有普通人的缺点,如毛泽东喜欢吸烟,即使在长征途中也想尽办法寻找烟叶的替代品。3.语言诙谐、幽默。全书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并穿插了一些幽默的语言,大大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作者刚要走进百家坪时,头顶上传来了呐喊声,只见十几个农民挥舞着长矛短枪和几支步枪,作者心想:“他们要把我当作一个帝国主义者交给行刑队吗?还是当作一个真正的访问者来欢迎?看来我这一个闯封锁线的人的命运是立刻就要决定了。”然而,陪同人员很快就告诉他,那是游击队员在操练。这一转折让人忍俊不禁。4.作者善于从娱乐生活方面透视苏区人民的生活态度,并从居住环境看红军的精神面貌。作者对红军在陕甘宁苏区的居住环境的描写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写毛泽东、彭德怀的住所,虽然朴素,但干净而整洁。阅读方法读《红星照耀中国》时,适宜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或卡片上。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抄录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等。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的语句、有用的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可按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据。2.评注式:评注式笔记不单要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吗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也可用列提纲的方法把书和文章的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以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后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3.心得式:即写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4.记载式:一般的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的笔记,便于分类和日后查阅,同时也节约纸张。卡片的好处是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用又节省纸张,但内容不宜长。剪报是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全书梳理(一)主要情节红军的11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式的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红军长征的经过与意义: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国人民能够打败日本军队的条件: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主要条件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的原因:吸取历史经验,红军抢夺先机。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人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红军探察地形,发现渡船,便英勇作战,击退敌军,到达彼岸。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的原因:持续三年的饥荒,令西北地区被死亡和高税收笼罩着。加之严重的贫富不均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对现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有人带领他们战胜饥荒,走向光明和自由。红军的出现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和税收。他们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建立起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西北苏区不断完善各种机构,建立起自己的军队、学校、医院,并发行了能够在苏区流通的货币,大大稳定了市场经济,为红军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二)精彩内容1.在保安见毛泽东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毛泽东。在书中,他介绍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包括毛泽东的传奇、妻子、影响力以及平时的生活等,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早年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等,经历了长沙人民因为饥荒起来反抗和被镇压的实践;投身政治活动——主笔《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等,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组织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带领红军发展壮大,经历反“围剿”胜利和失败;通过长征到达甘陕地区。2.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采访周恩来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规划表,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92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斯诺了解了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早年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南开大学求学,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回国后与孙中山一起准备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等;经历九死一生才到达陕北的红色革命根据地。3.长征纪实一开始,斯诺简要交代了长征的原因,包括蒋介石如何组织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如何失败,红军如何撤出江西根据地,实施转移。然后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中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艰难英勇的事迹。最后,斯诺通过一组统计数字证明了长征的伟大和长征所取得的成绩。4.关于贺龙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1925年以前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后加入国民党。1927年南昌起义后,他才参加共产党,之前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农民大屠杀”,加上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激怒了贺龙。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长征途中,带领红军过雪山,与朱德会师。5.西安事变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与杨虎城带领的西北军不愿与红军开战,私底下与红军达成休战协议。蒋介石不顾国内“联共抗日”的强烈呼声,无视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执意要实施对红军的第六次“围剿”。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秘密实施了兵变,逮捕了蒋介石及其幕僚。后来,在共产党的积极斡旋下,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与杨虎城和平释放了蒋介石,国共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三)精彩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①当代青少年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②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坚强的意志。③生活中我们要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革命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考点演练一、选择题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d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解析:长征虽然胜利,但在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解析:《红星照耀中国》只是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b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8月;c项,台儿庄战役胜利是在1938年;d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12月。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了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解析:文学性和新闻性是其主要特点,其畅销的原因是真实。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红军精神上的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c.斯诺除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之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解析:应该是从北京出发。5.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杨虎城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也面临着婚姻方面的烦恼,他的身上也有着“新”与“旧”的尖锐矛盾。b.作品善于多层次、立体化地表现历史人物,书中写了徐海东作为一个领导人物的气质与历史意义,也写了他的个人生活片段,如吸烟无节制、爱辣等。c.斯诺对在苏区所见所闻的记录是出于记者职业道德的客观记述,他将每个人的言语和争论都如实记录在书中,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历史的真相。d.书中记录了作者通过封锁进入苏区,在当时红区的首都保安采访,去红军前线采访然后回保安,最终返回白区的全部过程。解析:写的是毛泽东而不是徐海东。二、简答题1.作品的名称往往蕴含深意,请联系整本书,简析《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的内涵及作者用这个书名的用意。答:书名的内涵: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红星照耀中国”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作者的用意:这个书名饱含作者对中国红色革命伟大精神的赞美和对革命胜利的期望。2.有同学在总结名著阅读感受时说“《红星照耀中国》就像平面镜,可以让全世界从中看到真实的苏区和红军”,请结合文体特色和作品内容,探究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答:①《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②作品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作者探访共产党领袖人物,对话红军将领,寻访当地百姓,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让你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请结合书中有关他(他们)的具体事例说明。(能体现出一个方面即可)示例:我联想到了红军战士。他们在根据地时生活艰苦,吃不好,穿不暖,却依然坚持革命,可见他们“贫贱不能移”。4.下面是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活动中所列举的几个探究专题,你想要探究哪个专题?请选择并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若你想另外选择专题,请你填写在d项的横线上,并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a.共产党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b.关于长征c.信仰与精神d.示例一:选a。我想了解共产党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他们的革命之路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他们的报国之路,可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有益于自己的成长。示例二:选b。我想了解长征的全过程,了解真实的历史,了解长征的精神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是了解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了解长征的真实历史。示例三:选c。共产党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信仰与精神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精髓部分,也是最值得我去了解并学习的,他们的信仰与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我的成长有所帮助。5.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的理解。 a.《水浒传》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示例:“人心齐,泰山移”指的是大家同心协力,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水浒传》中吴用等七个好汉团结一心,在黄泥冈配合得天衣无缝,智取了不义之财——生辰纲。6.揭示主旨,观照社会。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名著的内容和主旨相关。下列名著的封面应有哪些色彩?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说明理由。(可以从底色、图案颜色、字体颜色等角度设计) a.《朝花夕拾》 b.《红星照耀中国》 c.《儒林外史》示例:我设计《昆虫记》的封面,底色为绿色,中间三个白色大字“昆虫记”,在“虫”字上点缀一只瓢虫图案。瓢虫酷似花朵,身体为红色,上面有几颗黑色小斑点。绿色象征生命,与《昆虫记》作者法布尔观察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相一致。“虫”字点缀瓢虫,强调本书的内容与昆虫相关。红中带黑的瓢虫,喻示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示例一:我设计《朝花夕拾》的封面,底色为米黄色,封面竖向排列四个黑色大字“朝花夕拾”,在特别放大的“夕”字中间点缀鲁迅的灰色头像。米黄色代表温馨的回忆,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与本书的内容相一致。鲁迅的头像极具个性,放在“夕”里,表明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鲁迅的头像是灰色的,严肃认真,给人以力量。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辨识度高,吸引读者。示例二:我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底色为土黄色,中间的书名“红星照耀中国”用黑色,下半部分用红色点缀一位高高举起军号的红军小号手。土黄色是中国土地的颜色、东方人民的肤色,象征中国和中国人民。黑色代表正直、刚毅、无私,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伟大革命事业相一致。红色小号手充满斗志,和土黄色、黑色搭配,喻示中国红色革命不仅会解放西北,而且必将解放全中国。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极具冲击力,吸引读者。示例三:我设计《儒林外史》的封面,底色为灰色,上半部分书名“儒林外史”红底白字,下半部分点缀木色的栅栏,背景为范进中举后发疯的黑色图案。灰色代表本书深刻批判和嘲讽了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内容。红底白字,代表书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木色栅栏和范进中举后发疯的黑色图案,喻示科举士子在封建制度下无法摆脱桎梏。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颇有寓意,吸引读者。7.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8.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答: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9.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答:(1)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真题集萃1.(江西)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示例: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要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探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阅读《长征》可以参照此方法。解析:本题考查纪实性作品的阅读方法。《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也是,因此,它们的阅读方法可以通用。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可以利用阅读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所记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如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红军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再次,阅读纪实作品,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①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③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2.(广东)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委员长的来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护送“我”进入苏区;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答:选文a中,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选文b中,作者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做对比,表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3)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示例:①中国共产党及红色军民不是“共匪”,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浴血奋战的优秀中华儿女;②红色苏区政府组织严密、政策合理、群众基础牢固,生命力越来越旺盛;③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激起老百姓的仇恨和反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深受民众欢迎,中国的未来属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④长征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⑤“西安事变”不是政变,而是兵谏,它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停止内战。3.(四川德阳)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答: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伟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为对比,将斯诺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的壮举抬高到了震撼全人类的层面。斯诺以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评价。4.(广东深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1)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周恩来。(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答: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还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答出两点即可)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凯发k8官网登录vip的版权,侵权必究!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